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2015年綠島學員心得-張玟榕

驀然回首,突然很慶幸自己有參與反課綱運動,記得那時正讀著無法送達的遺書,當看到書裡描寫的過去,與模糊認知中課本上的輕描淡寫完全構不上邊,心底便悄悄打定主意要好好補足這段空白的記憶,最後也就誤打誤撞來到了綠島。

        待在綠島四天,心中不斷承載著衝擊與反思,當看到長輩們用顫抖的雙手緊緊握住麥克風,一字一句訴說著我無法想像的曾經,才發覺自己原先對轉型正義的想像實在過於天真。對比現今遊客如織的綠島,不難發現無論人或土地,其實都擅於遺忘。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同樣的一句話,歐陽媽媽與武鎮前輩無法接受,深景前輩倒是認同的點了點頭。可不可以原諒,各有各的說法,但不能忘記,絕對是每個人都有的共識。針對新版課綱教育部洋洋灑灑列出十七點爭議,稍微分門別類一下,有的是違反課綱撰寫原則,有的是缺乏歷史學專業,有的是漢人本位的沙文主義,但最令我無法接受的,是對於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不重視。

        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能決定未來要往哪裡走。台灣這塊小小的島嶼,其實背負著許多充滿傷痕的過去,但這些歷史卻常常被教科書有意無意地忽略,或是從不恰當的視角描寫。

        從綠島回來之後,再次翻閱無法送達的遺書,長輩們的故事又重新浮現於腦海,心底不禁五味雜陳,理不開的情緒有欽佩、有不捨,也有憤怒。欽佩曾有那麼一群人,願意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奮身不顧;不捨那些政治受難者的家屬們,畢竟從某些角度上來看,他們也是國家暴力下的受害者;而憤怒則是最無法釋懷的情緒,為什麼一個政權可以因為有人與它立場相左,就無所不用其極地消滅他說話的權利,而且幾十年過去,絲毫沒有任何長進。

        課綱爭議在723夜衝部長室,以及730林冠華離世之後,討論熱度在全台瞬間瘋狂燃燒,但每當看到新聞報導或政論節目不斷把課綱爭議簡化為藍綠或統獨對立時,心裡總是非常無力與失望,因為當意識形態凌駕於是非對錯之上,這樣的討論絕對毫無交集,對議題也無法有真正深刻的理解與論證。忽略白色恐怖時期對人權的迫害對不對?用中國史的框架來看台灣史對不對?很簡單的問題,很困難的回答。整場反課綱運動下來,失落與不被諒解絕對占了多數,但在綠島上看到長輩們談吐間那份溫柔的堅毅,其實給了我很多繼續往下走的動力與勇氣。相較於長輩們的犧牲與付出,我知道我所做的努力實在非常微小,但我想對於歷史真相的追尋,我們最該做到的不就是不要忘記,不要放棄嗎?

還記得瑤華老師在談論轉型的不正義時,提到也該把漢人來台對原住民的欺壓那入轉型正義的一環時,當下心裡有突然被打到的感覺,澳洲政府已經為當初的白澳政策作出道歉,而我們還在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沾沾自喜,卻從沒想過我們篳路藍縷啟的是誰的山林。

不斷地思辨,不斷地反省,或許這才是歷史教育該教會學生最重要的事,而非用少數人的意識形態塑造出虛無縹緲的國族認同。很高興有這個營隊,更高興自己是參與其中的一分子。不過遺憾的是即便到了現在,但要在台灣真正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還不是件那麼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會有那麼一天,學生決定從教育部前撤離,但這絕非反課綱的終點,因為這場運動的現場從來就不是教育部前那塊小小的空地,真正的現場是由每位關心台灣歷史的人在全台各地搭建而成,可能是場演講、營隊或是讀書會,不論形式為何,只要這把火能繼續傳遞下去,就是這場運動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大的意義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