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陳睿穎


我在一個心靈困頓的時間點,拖著懶惰的自已來到綠島,期待國家、民族、歷史成為治藥,我不想只迷失在眼前的挫折與困境裡。這是一種三重的心情,一個風景美麗的觀光之島、一個黨國機器的禁錮之島、以及營隊這種派對狀態,是足以使人脫離內地的鳥獸生活,觀光兼自囚,外加置身一種既悲愴又溫馨的再現場景。
我最享受跟回味的是四天營隊生活,廢墟安身、裹著睡袋、三更半夜聊起野草莓,去年大家好像都是一個人,有的人行動了,有的人保持關心,無力或無奈,沒用的念頭想了很多。今年此時,竟然你一句我一句,也可以拼湊出台灣島東南西北在同一時間點上的想像共同體,我們原來也是同路人。或許眼神比較冷漠,因為我們不敢隨便信仰。
吳豪人老師再度扮演外科醫師的角色,像一兩年前的吳叡人老師一樣,當我覺得這個國家為什麼這麼奇怪,充滿了無法理解的不義,無法解釋的執迷,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他幫我們把一些線索縫合起來,從前因到後果有了一種閱讀的可能,我們所在的當下之意義由是再度短暫的固著了。作用有點像是神話學,雖然聽完了短短的課,我還無法告訴自己該怎麼做,但起碼,我可以告訴自己更警醒,更積極。
在這次的綠島行以前,我面對的都是單一個長者,每一次都是一條主線故事,一則國家寓言。這一次,跟以往面對受難長輩時的場景不同,多了實景實地卻也多了事異時移的氣氛,多了集體的相處時間也多了重理記憶的機會。他們在彼此所分享的集體記憶中,找尋可以在短短數分鐘內開頭、結尾並且與其他難友相互呼應的發言方式。這是一個場合,裁切與重新書寫成為必須,原先習慣的娓娓道來,在這裡,轉換成另一種對應唱和的複調模式,記憶組織的流程不同,傳達出的訊息也不同,是一種有趣的分享經驗。
在營隊活動中迸發的熱情,總是能讓情感很快的匯聚,又很快的在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時,被繼續纏身的庶務排擠而拋下。但課程所學、閒聊所談,會悄悄成為人生路上的養分吧,希望大家有一天還能碰到面,聊起這個話題,屆時我們仍然具有批判跟自省的動力,我這麼希望著。
最後感謝此行所有將我們當貴賓一般款待的人們,工作人員、受難者們、講師們。說我們是未來的希望,聽者大概汗顏的不得了,但紮實的實踐終會累積力量的,共勉之。
其他的心得和陸續的遊記(還沒寫)
會放在我的部落格上
http://minirain.pixnet.net/blog
相片則放在網路相簿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g1696838
感謝你們,真的辛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