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2019年綠島學員心得-楊婕妤


  綠島的人權紀念碑,讓我記起今年一月造訪的柏林猶太紀念碑。白色的石材即便陽光燦爛,手掌附上那些擬制的棺木時仍冰冷如冬;一樣的,我將手掌附上紀念碑的牆面,時值七月、陽光燦爛,那兒一如火焰燃燒──凍、燒,總歸都是不適的。在冬季時我被龐大的數字壓垮,那是平行空間的另一頭,即使不識異國的文字,集中與死亡卻震撼;如今盛夏,垂直的時光纖細織入神識,溫柔地將我和過往連接,他們的名子清晰可見,於是於包裹而上的懷抱中,歷史也更近了。

  做研究時生命可以被量化──所以台灣的民主進程稱為無血。我很敬重第一堂課中老師所展現的專業素質,那是一位研究者應持有的態度,讓我得以從旁觀且理性的角度觀察這段歷史;我很感謝這一堂課,讓我知道未來在描述、評價、反思社會種種議題時,得以抽換角度貼近事實。但更重要的是,我想感謝在四天三夜結束後,在看待每場革命、每次戰爭、每位受難者時,他們在我心中再也無輕重之別,皆一樣偉大、值得敬重。

  高英傑老師,非常謝謝您在我閱讀完您父親的人生後出現在我面前。我在首日駛向台東的路程上閱讀那兩篇論文,並在那之後和您相識相談。我曾在無數篇閱讀心得中寫「身歷其境」、「文字彷若越出紙面」,謝謝您讓我真正體驗到那份激勵與感動──如同那些的歌──您父親的所譜所寫由您的聲音傳達,那時我的指尖顫動,而後停滯,一如我剎那消失的吸氣聲。謝謝您,因為一位女孩從一位英雄的死亡中、一段文化幾經磨難的故事中、一代英傑的歌聲中學會了感受並且體認那些悲傷的歷史故事。

  正義,大概是人在思考同時不會間斷的、欲平衡的價值標的吧。如同遇到很多事情時,我們往往難辨對錯,最終只能獲得一個不清不楚的答案,人心中的正義之所以難以實踐,是因為實踐時面對所有社會其他價值的挑戰,更甚是根本不清楚自身所要秉持的正義究竟是甚麼。

  「政治受難者」這個名詞總讓我聯想到從國小到高中時課本上總會出現的黑白照片,那張美麗島大審判的圖像上有施明德張狂的笑容和陳菊的臭臉。我以為的政治受難者們是一群既得利益者、菁英分子、殉道者,所以他們或許很厲害,卻也遙遠,有些時候我甚至認為那只是他們的人生選擇。而前輩們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有更清晰的圖像去了解他們,貼近真相。他們有男有女、有外省人有本省人有外國人、有老有少,也有更多可能存在的人物可以發現、必須發現。真好,這些應該存在的人事物,終於可以自由地聽、說、讀、寫了。

  老師說,營隊能給我們的僅是感性的激發,之後仍需要我們以理性去探討研究,方能對這些我們所關注的議題做出貢獻。但我想這是理所當然的吧,聽了那麼多故事,怎麼不會想繼續了解呢;而有借有還乃人之常情,被給予了那麼多,我也想做些什麼。

楊婕妤 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