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曾虹文


白色之路—歷史記憶的再現與重塑
與其說是參加了白色之路—青年體驗營,還不如說是白色之路—歷史記憶的再現與重塑。
白色恐怖過去了,但它的遺毒持續到現在,當我媽知道我要去參加這活動時,告訴我以後我會被國民黨作記號,將來要做什麼事都會很麻煩。其他親戚的反應約莫都是「你去參加那個幹什麼啦!」「去那裡自己要多小心阿!」似乎白色恐怖並沒有因為時間的過去也隨之消失。
過去對白色恐怖的印象是戒嚴時期百姓動輒得咎,因此許多行為均以意圖顛覆政府看待,甚至羅織許多莫須有的罪名加害人民。在營隊中,聽長輩述說每個個案的來龍去眽,這是無論在任何地方都無法取得的寶貴資訊,我們必須清楚的了解到事件的歷史脈絡,進入到那個時空背景下才能體會長輩們的心情與遭遇。
在營隊中,看到那些受難者前輩講述過去的記憶,坐在台下舒舒服服吹冷氣聽的很輕鬆,但他們要鼓起勇氣重新面對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卻是非常艱難,每當他們說到激動處卻又壓抑自己的眼淚不掉落時,我的眼淚也忍在眼框中打轉,四天下來我的情緒壓抑到了一個臨界點,對於國民政府的行為深惡痛絕,對於長輩遭受的待遇心疼不已,我能做的除了陪伴他們安享晚年之外,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被國民黨政府刻意忽略的歷史記憶。
時至今日,白色恐怖仍是個只有受害者卻沒有加害人的奇怪歷史,除了以國家名義賠錢了事以外,並未看到有任何人從國家角度出面為此事說明或道歉,若要說是為了國家安定而不得不的手段,那試問國家的目的與意義為何?「安定」的定義與界限是由誰界定?當人民沒有權利界定自己是否安定時,是否有選擇國家的自由?倘若人民沒有選擇國家的權力,而自身的自由與安全又受到剝奪時,那又該如何自處呢?人民到底是為什麼需要一個這樣的國家?期許未來民主自由的台灣不要再有假借國家機器之名,行剝奪人民權利之實的行為。
鄭南榕先生說:「我在前面衝,後面的人比較好走路」,當走進十三中隊、蠟像館與人權園區時,仿佛看到前輩們在前面衝的影子,歷史要記取、記憶不能被遺忘,感念先人、前輩們為讓台灣過更好生活而努力,過去的白色之路你們走的孤獨又艱辛,未來有無數的年輕人願用青春為你們護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