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林大佩
對這一片海,你有著怎樣的期待?
2010年的夏天,第四次踏上這個跟台灣本島民主歷程緊緊相繫的小島。
不同於一般的遊客,這次的到來,是為了背負一個歷史傳承的責任,
至少,我認為那是我們曾參與者的一種責任。
報名營隊前,已在系上修過一堂「台灣民主運動史」的課程,課堂中我們討論了台灣整體的民主歷程,從日治時期的實質民主、戰後的形式民主,一直討論到現在政府該努力的轉型正義,學到了許多概念,也看到了這段我們未曾參與的時光所發生的故事。其中,最引起我興趣的,就是5.60年代的白色恐怖,但老師礙於課程進度,對於這麼一段歷史並無太大著墨,感覺可惜之餘,卻在我們學校的傳播系所大樓的公告欄看見營隊海報(希望以後觸角可以延伸到我們歷史系阿…(遠目)),感覺一切好像都默默的連結了起來,我也就這麼幸運的拿到入場券。
隨著參加營隊的日期越來越近,心中的期待也越來越深,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心情,試想:現在的人去綠島不外乎是為了觀光、為了遊樂,但在民國50年代的長輩呢?這邊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未知的國度,所能想像的,只有「火燒島」傳說。初到綠島之時,還要學著去做許多扛水、砍木頭、打石頭、造房子等粗活。這些前輩,當時的年紀可能現在的我們差不多,大家正年輕力壯,擁有對社會關懷的抱負,甚至更多可能是時代菁英,但卻必須這樣的虛耗在悲苦歷史裡。那時候的他們壯志難伸,現在的我們卻自由過度,這樣的一種極度不平衡是否提醒我們該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權力,並為真正的不正義嘗試發聲呢?
接著正式進入營隊課程,一開始還有點沒有進入狀況的不曉得「長輩」到底誰是誰,也不知道他們有多偉大、多悲壯,直到開始分組細部討論,才慢慢的透過他們的描述,認識了他們,認識了歷史。另外,實地的走訪十三中隊及剛重建好的第三中隊,更是加深跟長輩間的互動及感情,這樣的操作不但讓我們親近彼此,也見識了這一段被噤聲的歷史之下的民眾心聲;有太多我們無法想像的情節跟無比誇張的手段,連拐帶騙的騙走了一個個無辜的百姓,更甚者,是寶貴的生命…。
在近四天的相處中,我們仍然無法完整拼湊出當時他們所面對的惡景、所承受的苦痛,雖然會有人懷疑這樣單向的安排會不會左右了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評價,可是當珍貴的第一手史料攤在你眼前時,我所想的,就只是他們親身挺過歷史的價值。接觸這些長輩們的故事,那種震撼,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圖書館爬書就可瞭解的感受,我相信歷史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正確或絕對真實的再現,能慶幸的,是我們此時還能透過長輩們的口述,得以窺探一點當時的樣貌。生活在現在極其民主的時代中,我們絕對無法體會當時的情景,哪怕是他們的百分之一,可能都是我們今天也無法接受的壓力。每天除了要提心吊膽的活在被監視的環境下,還要經過被逮捕、拷問、定罪的折磨,更悲慘的,是出獄之後的生活:家離子散、親友不認、社會排斥,可能連自己的生理心理都給搞出了病,這些永遠存在的疤痕,我們只能替他們哀悼卻怎麼擦都擦不去。
想到這點,就覺得用犧牲(任何)人去堆出台灣的民主歷程,是一件好殘忍的事,是誰必須死在這股洪流中?又是誰准許了誰可以任意奪走他人的權力?在在的今昔相比都只會讓人更不敢置信。這個五十年不是可以一筆交代過去的故事,而是必須正視的歷史!台灣真正的轉型正義還沒啟動,但希望可以藉由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從自身的周遭做起,尊重每個個體,學習捍衛自己以外的正義,當個關心環境的主動者,進而成為改變社會的公民!
「我們在前面衝,後面的人比較好走路。」
每每想到這句話,心就又開始刺痛,多捨不得你們的獻身卻也感佩你們的大愛,
期許我們做好自己,影響身邊的人,不一定要深諳這段歷史,
但必須知道今天的自由果實是多麼的得來不易。
這一個四天三夜讓我看見了生命的深度,白色恐怖並沒有抹滅掉台灣人的自我,走過這段光榮革命的烈士前輩,謝謝你們!
現在,小小的、卻真正民主的種子,
已在我們這群曾一起走過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們心中,悄悄地發芽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