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李發成

當今社會對人權的覺悟,絕對比戒嚴時期來的高。對當下社會議題的討論,在資訊流通及受教育水平的高升,也比20世紀中來得激烈及迅速。但很遺憾的是,我們卻無法阻擋在社會各角落不時發生的人權侵害事件。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裡,一切都並不是在順利及美好的情況下進行。在各個個時代各個角落裡,總有人的權益被壓迫及被侵害,或許是客觀局勢所需,也或許是野心家為了私人利益而致。但是,我們究竟要如何面對過去?這取決於這個社會的反思能力及良心覺悟。

但反思及檢討,並不純粹是道德上的或心靈慰籍的工作。反而是要建立全民的歷史共識,以調整當下的步伐,建立防範及提醒的機制及覺悟。

對於過去的人權欺壓事件,如果社會可以容許它被掃進歷史地毯下,那對於當下侵權事件,侵權者是否也會採取僥倖的態度,認為其所作所為都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及新話題的發展,而繼續將侵權事件遺忘在回憶裡?

在馬來西亞的建國史中,也有相同的侵權事件發生。手法雖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以相同的藉口、相同的目的,即以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及外國滲透為口號,但實際卻是為了服務政客的權力及地位。侵權,並非單一國家的獨特專屬,也並非特定群體才會受到的對待。

二次大戰德國牧師尼默勒曾說過一句懺悔的話“在德國,他們先來對付共產黨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然後他們對付猶太人,我也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然後他們來對付貿易工會,我又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份子。然後他們對付天主教徒,我還是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後他們來對付我,到那時,已經沒有人敢出聲了。”

捍衛人權的工作,必須要無時無刻地進行,且是全民甚至是全人類相互聲援及共同捍衛的。縱使法律及國家體系可以進行人權的保障,但任何的制度都有其缺陷及因時代的轉變而出現漏洞,進而讓政客有所投機及濫用權力的可能。

經過多年的努力及推動,如今已在綠島及多個地方設立了人權文化園區,對白色恐怖時期的暴行進行宣導,讓新生一代更了解台灣歷史的黑暗面。而更通過結合旅遊業,進行更廣泛的訊息傳播及親身體驗。惟,受害者在訴說親身經歷時,卻難免過度訴諸與悲情,更會不時突出自己的無辜及受連累。

雖然情感的渲染容易讓人心生同情,但若對人權的觀點及價值沒有進行正確的宣導,我們在面對當下更為複雜的社會及政治局面,是否能夠輕易在許多謬論及似是而非的論述當中,輕易看出裹在種種名堂裡侵權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