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李雅婷


那天,信箱裡面有一封來自系辦的信,和一般系辦寄來的轉寄信沒兩樣,但我無意識中打開了它,稍微了解內容之後,覺得很有趣,顧不得一大堆作業就立刻填寫起報名表。有些朋友問我這個營隊做什麼的,實際上我也說不上來,顧名思義,大概就是跟白色恐怖有關,等到真的坐在兵舍中,我才知道這是一趟充滿血與淚的旅程。

過去我所認為的「白色恐怖」,是一個人人都不能亂講話的年代,從課本、老師與家中長輩身上所取得的資料拼湊來看,就單純是一個不能批評政府、不能民主選舉的時代,對於白色恐怖的認知不過爾爾,然而,白色恐怖涉及的層面之深廣與其分期卻都是我前所未料的。曾經走過那個年代的伯伯們早已垂垂老矣,他們或拖著老邁的步伐,或遠從南臺灣前往臺北,或特別排出時間,甚至一踏出醫院就立刻奔往營隊,為的就是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傳承臺灣的歷史。原本平面的歷史,從前輩伸出的受傷的手指中,成為我心中的一道疤,我看著吃力站在台前與我們說話的伯伯們,年老而有神的眼中泛著淚光,拿著麥克風的手顫抖著,卻勇敢的重新掀開自己的傷口,不為別的,只是覺得年輕人的身上有臺灣的希望,著實的,我深深的為他們的信念感動著。

歷史,要站在哪個角度去看?感受到的情緒太過於強烈,在臺北濕冷的夜晚,情不自禁的問起了自己這樣的問題。如果站遠一點,似乎只能隱隱約約看見,從一八九五年的政權轉移、人民向日本討生存權的大大小小戰役,到家家戶戶皇民化、到南洋去當兵,到國民政府來臺,到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到現今的政黨政治,現在我們口中談起的白色恐怖似乎只是臺灣悲情史當中的一小段,就像是一個進階的樓梯,假如少了其中一階,我們就無法拾級而上,但歷史課本上卻沒有那些人的名字。那些人,被歷史的洪流吞噬的人,那些為了讓臺灣更往前邁進的人,一個個有名有字,有清楚的面容,有親戚朋友和家人,他們有生活、有理想、有夢,但是卻為了改善原本的環境而讓一切成為烏有,聽了幾個伯伯談話後,才深刻體驗了他們被禁錮的青春,心中有股熱熱的感覺,希望他們的青春不是被白白地浪費。

五天四夜的時光隧道,帶我們重回那個臺灣人民心惶惶的時代,再回頭看一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那裡彷彿是另一個世界,外頭車水馬龍,而其內卻意外的寧靜。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仁愛樓裡,有著一間又一間的小房間,會自動上鎖的門板靜默在那裡,這個悲傷的地方,曾經在寂靜的夜晚監禁著無數個顫抖的靈魂。再一眼,冰冷而高聳的圍牆挺立在那裡,而那些曾經熱血的靈魂也依然聳立。認識,只是個開始,未來,就交給我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