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鄭硯秋

  從綠島回來一個禮拜了。還記得剛剛回到台北的那個晚上,走出車站,面對人潮,竟然有些不知所措。沒有了之前幾天熟悉的營隊隊員的笑臉,太多陌生的面孔讓我一度懷疑這是不是自己已經停留了一個多月的都市。那些最終離開監獄的受難者在經歷了長久的監禁之後,剛剛回歸社會時想必會有更強烈的衝擊吧。

  在美國報名參加此次的營隊,是因為五年前來台所結識好友的推薦。從專業的角度,政治迫害在我專攻的中國近現代史屢見不鮮,瞭解台灣在這方面的檢討於我的研究或許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從個人的角度,雖然我並不算是政治受難者的後代,但是聆聽並且理解他人的生命經歷不正是一個社會人所應有的品質麼?

        紙上得來終覺淺。在綠島的烈日下、月光裡和大海邊聽到的那些悲苦但也閃光的生命經歷讓我認識到歷史研究固然應當有高屋建瓴的宏論,但其最終落腳點應該是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人。受難者們的故事是歷史陰暗的篇章,作為以治史為己任的研究者對於記錄這些逐漸消逝而遭人遺忘的篇章責無旁貸。當然,史家並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些故事本身,而需要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它們發生的時代背景,闡發社會結構與個體行動者之間的互動,揭示好與壞的價值判斷可能掩蓋的複雜現象。能夠做到這些的,從專業角度來說已經是優秀的學者。然而歷史學家在此之外也應該再次回到人這個主題,通過細緻的研究對於社會中的人性有所關照,如此才是第一流的人文社會學者。

        受難者們的青春韶華或許流逝在孤島,然而在老邁之年分享曾經的人生經歷時他們依然勇敢甚至幽默,對於自己信奉的人生理想依舊百折不回。在當今的時代,很多人迷戀青春的容貌,而拋棄了青春的心靈。從受難者們從容面對人生的態度中,我不禁又想起了美國詩人Samuel Ullman有關青春的詩句: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

感謝營隊不僅給了我專業上的啟發,也給了我人生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