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自由人權的思想如美麗的蝴蝶,群蝶翩翩隨風起
祈願,白色恐怖的歷史像萎地的落葉,化作春泥更護花
短暫的四天三夜和行前準備,加上營隊結束後延伸到未來的時光,我的白色恐怖體驗/人權體驗心路歷程,如果以蝴蝶的生活史來比喻的話,可以分成四個時期。
卵期:先備經驗、報名緣起和行前準備。
幼蟲期:營隊內所有課程和體驗。
蛹期:感恩、閱讀、拜訪黃廣海前輩和走訪人權站點。
成蟲期:未來展望。
一、卵期等待時機成熟,咬破卵殼而出的卵期,正好是營隊開始前的醞釀。
(一) 先備經驗
正好在台灣解嚴的一年前出生,掃過戒嚴歲月的尾巴,所知的親戚沒人受白色恐怖嚴重的危害,很難想像這些如空氣般理所當然該存在的東西,如果都消失了,會是怎樣的情況。僅管課本或多或少有所描述,礙於篇幅和時數,無法對參與過這段歷史的人,有更深刻的感同身受。參加過2009年美麗島30週年紀念晚會,站在寬闊的中山路中間,遙想30年前的此地發生了多少事情,如今只化作一句句致詞和一首首歌,用和平動容的方式紀念那段歷史。
(二) 報名緣起
從家人那裡得來消息,想知道書本中學不到的歷史,更瞭解真相和細節,所以就報名了。
(三) 行前準備
在網路上看完<白色見證>紀錄片,深深感覺到「白色恐怖」對我來說,或許只是個名詞,但對受難者來說它是動詞,是永遠難以揮去的夢魘。
二、幼蟲期幼蟲的重責大任就是不斷的吃,讓身體迅速長大。四天三夜的行程緊湊而豐富,我們都是一隻隻吃不飽的毛蟲,不斷吸取前輩、老師、同儕們和綠島給予的養份。
(一) 人權之路
被送來綠島的政治犯們從碼頭上岸後,是一路用走的到綠洲山莊,所以碼頭到綠洲山莊的這段道路又稱為人權之路。營隊怕大家太累,搭小巴到小巧可愛的綠島國小,行李留在車上,從這兒才開始走路。沿途有許多林投相伴,龍橋興起說了林投姐的故事,碧海藍天好天氣,我們走的輕鬆愉快,但回想對照那一段歷史,受難者的腳下沒有平整的道路,前方看不見希望,後面又是茫茫大海,心情該有多苦。
(二) 綠島e光和白色見證
這兩部影片讓我們對人權園區的內部和周邊環境有了初步瞭解,而白色恐怖受難者與家屬的口述影像,即使是看第二遍,也令人心為之撼動,要在鏡頭前整理、描述這個傷痕,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氣。有些回憶讓受訪者眼中泛淚,即使不聽聲音,也可以看到眼中的恐懼或遺憾;有些片段受訪者帶著一抹摻雜委屈、無奈和歲月洗鍊過的釋然的微笑,感受到其心中結痂的那個角落,正喃喃歌唱著曾經。我們有幸在影片的外面,而不在影片的裡面,除了啞然的聆聽、默然的流淚,還能做些什麼?
(三) 黃廣海、蔡焜霖、蔡寬裕、陳欽生…等前輩分享
曾經被白色恐怖侵害、占據了一段年輕歲月的前輩們,不辭辛勞陪伴我們上課,分享人生經驗,絮絮叨叨很急切地想把所有的一切傾倒給大家。有些說不出來的,不如就化成歌吧!唱歌也是當時受難者抒發心情的方法,聽蔡焜霖前輩唱了幾首歌,在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展示館中唱的<千風之歌>,清亮溫暖,動人心弦,彷彿擁抱了一切苦難和憤恨。前輩們人生中所有好的壞的,都在經高壓高溫後形成晶瑩的鑽石,我們珍惜、動容、感同身受著,於是也急切地想為他們做些什麼。
(四) 前往十三中隊,唱安息歌、獻百合花,燕子洞
新生訓導處原有12中隊,期間過世的受難者或官兵被集中葬在這裡,便稱呼此處為十三中隊。我們一遍遍唱著昨天從前輩那學來的<安息歌>,虔誠地獻上百合花,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願他們在另一世界沒有苦難。隨後繼續往牛頭山的方向走,到達燕子洞,聽前輩分享此處是他們排戲看戲的地方,而從洞裡往外望,是一彎月形的美麗海景,前輩們在此該有多少喜怒哀樂啊!
(五) 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展示區、全區模型展示館、克難房遺址、福利社遺址)
在此印象最深刻的是,黃廣海前輩用排球做的地球儀,每天利用一小時的休息時間,對照地理課本的圖,用原子筆畫成,還以紅筆點上了每個國家的首都,詢問不小心畫錯了怎麼辦?前輩說完全沒有畫錯過,我們睜大眼睛看了又看,非常驚訝可以用此方法做出地球儀。看到陳孟和前輩做的小提琴相當感動,憑著家人寄來的音樂書籍自修,撿拾島上的材料,加上一塊家裡寄來的紅布,如此成就了一個滿滿愛心的禮物。蔣勳說:「生命的光必在黑暗最深處發亮。」,看這些用青春、淚水凝聚而成的燦爛星子,在新生訓導處裡眨著眼睛,對我們訴說那一段最壞也最好的時代。
(六) 世紀之痛--戰後台灣人權迫害概述:李禎祥
李禎祥老師講述了人權的七種形式、侵害各種人權的手段和許多非法的迫害,以及比較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差異,而白色恐怖時很多男人入獄,家裡只能靠女人支撐。這種理性分析的內容,使那時代對人權壓迫的事實更赤裸裸的呈現,死難者的人數應是有記錄的幾倍之多,這樣的歷史究竟該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還是要一次次的拿出來,看一次就心痛一次呢?
(七) 受難者家屬心聲:黃春蘭、楊翠
黃春蘭女士,是受難者的第二代,半世紀後才拿到父親黃溫恭給她的遺書,在場她不忍親讀,我看了三秒就落淚,只能說「嗚呼!遲來的遺書」。楊翠老師是受難者第三代,她覺得第二代是一座座的孤島,大多無法有太多共感,家人之間反而常有裂離的情況出現。我們總以為痛苦被分擔後會減輕,其實並不會,而且可能連分擔的方法都沒有。楊老師剖析著孤島們的悲觀面,但又在其中透露著樂觀,也許這些「樂觀」像香水一樣,她對著我們噴灑,自己也能沾上一些,讓自己在悲觀和樂觀間擺盪,到了谷底後又跳得更高。
(八) 人權紀念碑(第二天晚餐後和第三天晚上燭光談心)
第二天晚餐後,小隊決定去人權紀念碑看看,從地面緩緩走下去,一排又一排的名字顯現在微弱的燈光中,還有那唯一的一句碑文,柏揚先生:「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希望後來就如楊雅惠女士所對的句子:「到未來世界,有多少孩子,從前輩釋放記憶的歷史陰影中,走向黎明。」
(九) 小組討論「聽他們說那個時代......」
我們是與黃廣海前輩和楊翠老師進行小組討論,印象最深的是,既悲觀又不時顯露出樂觀的楊翠老師所說的一番話,楊老師:「我們要認識悲觀,在每次落到谷底時,下一刻又跳得更高。」,這是很寶貴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能太理想化的一片樂觀,先預料到可能最糟的情況,做好準備,真的來臨時,更能不慌亂的處理它,使人生的高度和廣度都得以再提昇。
(十) 綠洲山莊
在八卦樓,小隊們分別和前輩們一起關在監獄中,我們聽著黃廣海前輩述說當時一個蘿蔔一個坑、連翻身屈膝都無法的睡覺方式,水送不到後邊房間,只好自己製作抽水馬達,而馬達被發現的話會沒收,便用一條線綁在監視門口和顧著抽水機的兩人之間,用拉繩做為暗號,需要針線時,用多出的襪子抽出棉線、木片磨成針,還有雨天也仍然想出去透氣的渴望。從窗戶望出去,那一方藍天和當時一樣嗎?僅待十幾分鐘也覺得有點悶的地方,要和眾多室友及開放的衛浴生活好幾天,真的難以想像人權被摧殘成什麼模樣。走廊盡頭有四周都是軟墊的禁閉室,和七八個人一起被關進體驗,因為有人陪伴,感覺不到恐懼和孤獨,如果是一個人被關很長的時間,其感受可想而知。
(十一) 真相和解與轉型正義,如何處理歷史遺緒
由陳瑤華和陳儀深老師,來教導我們這兩個課題,於是“這樣的歷史究竟該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還是要一次次的拿出來,看一次就心痛一次呢?”的問題,有了好的答案。就如柏楊先生所說:「對於白色恐怖的災難痛苦,我們可以原諒,可以寬恕,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旦忘記,有一天,它會再來,來到我們自己或我們孩子們的身上。掩飾、逃避、曲解歷史,只會使過錯不斷重覆。」,時間是止痛劑但不是解藥,我們不能當鴕鳥假裝那段歷史不存在,唯有落實轉型正義,細膩地處理過去遺留下的陰影,陽光才會重現在眼前。
(十二) 小組討論,發表
課程進行至此,我們終於比較瞭解可以做些什麼。小組發表是沒有書面呈現的心血結晶,所以這部份花比較多篇幅放置了本隊(第二小隊)的逐字稿。
1. 小組發表
第一小隊:拍影片放上網路,網路平台,製作懶人包,當傳聲話筒。
第二小隊:報告人——郭曉菁
我覺得要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想認識這個歷史的真相,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想知道而知道嗎?對我來說,是希望能更深刻更真切的體會那些不是發生在我身上、可是想要感同身受的事件,當有更深刻的體會時,希望可以內化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的養份,面對身邊的人的時候,可以對他們有正確的對待。過去的歷史如果是個錯誤的話,這個錯誤是怎麼發生的,因為我們讓人權的意識降到最低,我們沒有愛護到身旁的人最基本的權利,抹煞掉他的想法,對他們做了不應該的作為。
舉一個我比較熟悉的例子,我的身份有假權力的象徵,是一個小學老師,可深刻體會到,人權這件事,不只是年輕人在討論、也不只是成年人討論,而是連小朋友都要關注到的問題,他們就像人權的種子,究竟要有多珍惜人權這個東西,我們才有辦法正確教給下一代,而且不只是用口說,是用身教。如果有一個小朋友在課堂上做出不禮貌的行為或拍桌辯論,我馬上叫他坐下,說你沒有發表的權利,那一刻就在抹煞他的權利,把他的人權踐踏在地上,若能更好的跟他對話,讓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立場,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在落實對他的人權教育。過去的歷史會產生如此大的傷痛,很大的部分在我們無法尊重對方是個和我不一樣的個體,有不一樣的想法,而抹煞掉對方的想法,只因為自己握有權利。
所以我們希望可以從心理層面,更仔細地了解身邊的人的想法,更多的尊重,更細膩地去處理心理層面的問題,只有落實在這些生活當中的小事,才能把人權落實在生活中,而不是只處理社會問題。不論由上而下,或從日常生活由下而上,必須同時被重視,人權不只是從天上灑下的恩惠或只從土裡長出的果實,應該上下並進,從小小事情上,可以落實人權,能發展出更美好的期待。
我們也很肯定這次營隊的舉辦,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各種不同的價值和層面,因為有更多的認識,才有更多元的想法,多方討論,寬容地理解,改變掉過去制式的框架,就像早上瑤華老師提到的自由的概念,我們在可以選擇的狀態下仍然堅持自己要走的正確的道路,才是真正的自由。
總的來說,我們這一組的討論,也有對於實體面的建議,覺得可以透過攝影的方式,拍下歷史重要的時刻,或者透過營隊的推廣,教育方式的推展,是我們可以實際做的部分,在心理層面的細膩照顧,也是可以好好去處理的部分。
我們覺得,我們就像種子一樣,我們是種子,未來也要散發出種子,如果我們在種子的時候沒有吸收到正確的養份,將來就沒有辦法散發出正確的人權概念。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可以正確、多元、放開眼界的學習,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第三小隊:內化所學到的、傳達出去,拍電影。
第四小隊:和商業團體合作推廣正確的歷史觀念。
2. 陳瑤華老師對小組發表的想法
第一小隊如果能用現代年輕人的語言,請前輩入鏡,拍成影片放上YOUTUBE,很不錯;第二小隊說要從基礎做起,這件事非常重要,面對意見不同的人,就要表達尊重,另外可以再多從制度面去思考,國家常把所有責任推給個人,但把所有功績都寫在臉上,制度面也要著手,才不致於沒有抵抗政府政策的能力;第三小隊,可以請前輩分享經驗,規劃課程;第四小隊和商業合作的想法不錯,可以插入主流的媒體,當大的公司財團形象受損的時候,是個最好的機會,在規劃的時候就要去接洽,態度能可愛無辜,但要十分堅定。
哲學給我最大的用處是,把對方的想法說到最淋漓盡致、想法說到最完整,而不是矮化,再來把他打倒。要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去反駁、思考。
3. 楊翠老師對小組發表的想法
要先釐清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去認識歷史?抱持什麼態度去認識歷史? 建議大家,歷史要整體閱讀,不能只讀一個點,而且歷史的距離不是時間的距離,是心靈、靈魂、精神的距離。懂了這些之後,便能找到進入歷史的通道。
有人提出“做傳聲筒,不做價值判斷”,但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勇敢的去做價值判斷,到底什麼叫客觀?客觀性的迷思必須要去反思,我們應該確定自己的立場,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立場都不清楚,就無法下判斷,也無法對錯誤的判斷負責。另外,批判始於瞭解,所以批判之前要有充分瞭解。
4. 我的感想
特別謝謝曉菁在短時間內組織好我們的意見,有條有理的呈現了深層的關懷。其他小隊的想法也讓整個討論注入活水。我們能做的層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從生活上落實,好好對待身邊的人。
(十三) 結業式
最後的呈現,各組都使出渾身解數,有的以歌曲、以戲劇,或用創作的詩句,為營隊寫下句點,也替未來的人權之路開展先端。
第二小隊:
非常感謝陳文成基金會,和諸位前輩、學者,讓我們在過去幾天見證到非常悲苦、同時也非常絢爛的生命經歷,我們非常感恩,同時我們對白色恐怖和二二八事件的認知和瞭解,也從模糊到逐漸清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代表我們知識的圓圈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其實我們未知的部分也越來越多。」,在面對越來越多的未知,再這幾天我們學到,要學會聆聽、學會理解,從彼此的不同中不斷前進。
在營隊中聽到很多前輩跟我們分享故事,令我們第二小隊很感動的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壓迫下,那些前輩還能堅持他們各自的理想,描繪出他們心中理想的國度,以和我們最密切的黃爺爺來說,他在獄中的21年,總是想盡辦法去瞭解心目中的祖國會是甚麼樣子、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因此去製作航海地圖,瞭解國際情勢,我們想藉由這首黃爺爺很喜歡的歌,獻給大家和我們很尊敬的各位前輩。
跟黃爺爺說:「這首歌是我們特別要送給你的禮物。」
(唱<歌唱祖國>)
(十四) 大自然
綠島的自然環境和人造建築一樣,也是可以和受難者們有所連結的媒介。看著三峰岩、將軍岩、象鼻岩、牛頭山、燕子洞……等,在不同的海色天光中,呈現著相異的氛圍,感到新奇,對長期生活在此的人們來說,這或許是可以入畫、寫歌、寄託心事的重要象徵物。另外,看到不知名螃蟹、椰子蟹、黑眶蟾蜍,聽著蛙鳴入睡、擁抱鳥叫聲醒來,自然的撫慰彷彿減輕了那段歷史帶來的沉重。
三、蛹期蛹的外表靜止不動,其實體內進行著奇妙的巨大變化。在營隊結束到心得繳交之間,對人權議題的關注仍然不斷發酵。
(一) 感恩
謝謝各位前輩和老師,用己身的所學和經歷,讓我們看到生命之美。感謝營隊的所有工作人員和綠色山莊,在颱風過後忙著整理,提供舒適的食宿,迎接我們來到這裡學習。謝謝永遠的隊輔——大滏,照顧、引導討論,並用卓越的攝影技巧,留存大家的笑顏;謝謝同房的女孩們——怡婷、亭廷、曉菁、敏絜、郡儀;感謝同隊的男孩們——致韑、亦行、中安、硯秋、典翰,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受難者何川寫給獄友江槐邨的短詩:「さだめまつ、いのちかなしき、つかのまも、きみあるゆえに、こころあかるし。」〈在等待命運的裁判這個短暫的悲慘時間,有你,我的心才開朗許多。〉,在體驗歷史的傷痛這個短暫的寶貴時間,有你們,我的旅程美好了許多。
(二) 閱讀
知道的越多,便覺得瞭解的越少。
1. 幸佳慧,2012,《希望小提琴》,台北:小天下。
「閉上眼睛,我才能看見窗外的藍天;摀上耳朵,我才能聽見美妙的歌聲。」
謝謝曉菁帶著這本書,讓我在營期中就能感受到那把希望小提琴真切的美。
2. 崔小萍,2001,《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臺北市:天下遠見。
「十年冤獄,二十幾年失業,我並沒有失去活著的勇氣──因為一雙有釘痕的手總是在托著我;雖然傷痕累累,但是仰望雲天,仍然充滿希望!」
本書是崔小萍女士的自傳,收錄她1947年來台至今,歷經廣播、電影以及冤獄十年的人生高峰和低谷,引用大量的新聞報導、文章、劇本和日記,全書558頁,第三篇冤獄十年就占了一半的內容。
若隨意翻閱如此厚重的回議錄,或許會以為她還沒釋懷、還擁抱著仇恨,其實正好相反,這本書只是她鉅細靡遺的自傳,被冤枉的那十年,痛過、哭過、放棄過的心情都如實記下。後來,基督信仰和獄友的鼓勵給了她安慰和走下去的力量,如今白髮蒼蒼的崔小萍早已在出獄時便用寬容的心面對這個世界,入獄前在廣播劇和電影叱吒風雲時期的溫柔敦厚,現在看來,溫柔更甚從前。就像別人給她的註解:「邪惡充滿了她,但她用愛去彌補傷痕」。
3. 柏楊,2002,《我們要活得有尊嚴》,臺北市:遠流。
柏楊,1987,《中國人,你受了什麼詛咒!》,臺北市:林白出版社。
應鳳凰 選編,1989,《柏楊妙語[社會篇]》,臺北市: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晚霞如火燒古城,群山齊動傳笳聲;孤島有情長夜泣,蟄龍沈睡海吐腥;
無邊風雨蕭蕭去,曙色朦朧一線明;法場鮮血囚房淚,痴心仍圖喚蒼生。」
柏楊先生是個很奇妙、有想法又博學多聞的人,閱讀他的著作可以發現,無論在人權、文學、人生、文化、社會、經濟、教育、政治、法律……乃至兩性、醫療,都有一番見解,用輕鬆風趣的筆墨嘲諷現況,或以痛心震撼的文句期待未來。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目前所讀只占他所有著作的九牛一毛,仍可在字裡行間感覺到他的精神還活在我們身邊,於是,因為心有戚戚焉而笑了,或者在看〈塔什干屠城──就在這裹,中國人受到詛咒﹗〉之後,感到深切的悲痛而哭了。
(三) 拜訪黃廣海前輩
黃廣海前輩沒有孩子,我們都願意當他的孫子。在營隊結束後接近兩星期,9/15星期六,第二小隊到淡水小山上拜訪和我們關係最密切的黃爺爺,聊著天、看影片、拍合照,明朗的笑語流淌在颱風和鋒面帶來的風雨中,希望爺爺能每年都健康快樂地和晚輩們分享那些年、這些年和未來的期待。
(四) 走訪人權站點
1. 人權學堂
寫人權小卡掛在人權樹上,看到人權護照寫著瑤華老師建議讀的〈世界人權宣言〉,受難者們幾乎每項權利都被侵犯。
2.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是以1979年12月10日在此地爆發、震驚台灣社會和影響民主運動發展的美麗島事件為名,4個貝殼狀的出入口,以合掌的姿態,環繞著圓環展開,蘊含「祈禱」的意念。
3.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有個腳鐐體驗區,幾秒鐘的體驗都倍感沉重;進到仁愛樓的會客室、監獄、福利社……等空間,會覺得難以呼吸;受難者家書令人泫然欲泣。在訪談影片中,蔡寬裕先生憶起獄友、泣不成聲:「沒有人替他們說話,所以我,後死的人,有這份義務,生命的最後,讓社會了解」。
4. 馬場町紀念公園
在小土堆前唱了一遍安息歌,感念那一段歲月犧牲的人們。
四、成蟲期破蛹而出、成功羽化成蝴蝶後,這時期最重要的任務是傳宗接代。我們每個人都是新的起點,散播正確的人權種子。
如《雙城記》:「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在白色恐怖的口述資料中,仍可以看到許多感動人心的小故事,例如:不避嫌地載著受難者家屬找人、偷偷放糧食在受難者家的門口……,讓受難者家屬感嘆地說:「在那樣的年代,我們遇到最不好的人,也遇到最好的人」。人權低落的時代是一片黑暗,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性的光明面如星子般,更加璀璨萬分。所以,我們必須要抱持著樂觀,即使在悲觀和挫折的打擊中,仍一次次堅持理想,擇善固執。
印度的偉人甘地說:「你的行動或許沒有意義,但你還是非做不可。 這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不會被世界改變的那個人。」以前不瞭解這一段歷史,是個睜眼的瞎子,現在知道了,怎能視而不見?面對身邊的人,尊重其人權;教師以身教告訴學生人權的真諦;律師、法官、醫生、政治家……各行各業都在生活中落實人權的思想。利用網路、商業和社會運動推廣,也從制度面關心、改革不合理之處。
溫世仁:「每一個問題都有答案,每一個困難都有祝福,每一個風暴之後都有晴天和陽光。」帶著溫柔的慈悲,不憤慨、不譴責,僅僅將事實攤在陽光下,讓不知的人有知的權利,讓想傾訴的人可免於恐懼,彼此用心來同理、以靈魂共振,於是埋藏在黑暗土壤下的種子,終有雨水的灌溉脫穎而出,讓歷史的傷口昇華成養分。用心去感受,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見一切,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希望人權最終得以像翩翩飛舞的彩蝶,舞向福爾摩沙每一個角落,飛往世界所有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