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丁千光


2009人權體驗營心得

記得當初填人權營報名表時,有一欄要我們寫我們心目中對「白色恐怖」的認識。已經不記得自己寫什麼了,不過我想在這裡寫寫看參加了營隊之後的想法。

Michael大哥說,他回想自己年輕時愛聽的音樂,幾乎沒有臺灣本地的作品。而我身為七年級草莓族,國一時讀了第一版的「認識臺灣」,回想臺灣的歷史,也以為臺灣過去的五十年是空白、沉默、一元的。過去那半個世紀,台灣人同心協力在窮困中奮鬥,拚經濟、看棒球,呈現一片和樂繁榮的景象,好像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在政治、思想、文學、藝術等領域多元的樣貌,在歷史中被系統性的抹除,這是「白色」。我的父母有強烈的本土意識與明確的政治認同,即使如此他們仍然不停的告誡小孩「囡仔人有耳無嘴」,千萬不要同朋友談論政治的事情,不要相信身邊的任何朋友,不要相信媒體,不要相信老師,參加這次的營隊也讓我的父母非常掛心。當學生對於公共議題感到興趣並發表意見,學校的老師們卻說「你們好好讀書就好了,不要管政治」。即使已經解嚴多年,大人們心中仍然有個小警總。失去對人的信任,對別人的苦難感到冷漠,甚至對失去對正義可能實現的盼望,這是「恐怖」。

因此能夠參加這次的人權體驗營,我心中充滿感激。在短短的四天當中,能夠把我們從過去十幾年教育的洗腦中喚醒,重新認識我們的長輩,透過聆聽、參訪和簡短的課程,逐漸開始摸索那個特殊年代的樣貌,理解長輩們對這塊土地所懷抱的不同的理想和奮鬥的歷程,瞭解人權受到國家暴力迫害的後果,看見在苦難之中的人性和尊嚴,想像正義終有實現的可能。這五件事情每一樣對我而言都是意義非凡。特別是營隊中願意和我們分享人生經驗的長輩,如此勇敢而有尊嚴地見證歷史,並和我們討論許多對人生、對時局豐富縝密的思考,這些對我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經驗。我想這個營隊對我來說是一個起點,讓我與這塊土地產生更親密的關係,並能夠在更多的認識之後,對臺灣的未來有更深的思考。

記得參觀蔡瑞月舞蹈社時,看到紀錄片中,蔡瑞月老師在一生投注心血的舞蹈社被火焚燒殆盡之後,她仍然要跳舞。回家之後我讀《白色見證》張金爵女士的描述,說曾在綠島看過蔡老師的舞,很大、很漂亮。有很多人都說看了蔡老師的舞之後,又能重新獲得快樂和勇氣。我又想起來營隊見證的長輩們,即使經過數十年的迫害和監視,過著比一般人更辛苦的人生,有的長輩在述說自己的經驗時仍然激動地顫抖著,卻仍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對美、正義與尊嚴的追求。我爸常說臺灣人就像壓不扁的玫瑰,大概就像這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