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2017年綠島學員心得 - 曹穎


我對事物的感受程度總是比身旁的其他人來的低,表達方式和條理亦是,因此在旅程的開始我便期許,自己能對這個一無所知的世界多瞭解一點,我能記憶多少,並帶走多少呢?

 霧散了 景物終於清晰 
    但是 為什麼都含著眼淚 

這是第一天晚上超級大國民的第一幕,也貫穿這次人權營給我的感覺。
記得蔡爺爺說:我20歲被關到這邊,跟你們一樣的年齡。
太難以想像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了,被強迫把青春埋葬在這座火燒島,完全脫離外面的世界,對身體和心靈都是個無以名狀的折磨,若以我現在的心智和想法,一定沒辦法那麼堅強的活下去,更無法在多年以後,懷著巨大的恐懼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並再次目睹囚禁了十年、二十年的地方,把已經鎖進記憶深處的恐怖的往事翻出來,無法承受如此真實的痛苦。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在十三中隊的墓面前,我接下的最後一束百合花,就是毛爺爺因為身體狀況而被拒絕爬上山坡的落寞,原來是沈甸甸又無法送達的心意。在坡前面爺爺們抵著大太陽還很有力的唱著安息歌,「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不要為祖國擔憂。 」獻給這些沒有機會看到現在的勇士,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安息並長眠於此。

最後一天的晚上,天空依然被繁星鋪滿,一群人相依走到人權紀念公園,旁邊政治受難者的名字難以置信的向下方展開,一路延續到整個空間三面扎扎實實的牆上,真的被密密麻麻的名字震懾住了。我們坐在地上,每個人手持一朵剛盛開的百合,空間裡縈繞著美麗島的歌聲,也是至今一直繞不出我腦海的一首歌,我依然懷念島上的那四天,還有一起相處的人啊!

歌聲聽了,燈光暗去,一群一群的小聚落被每個人手上的燭火點亮了,我們圍成一圈開始暢談這幾天的所有,也是眼淚最多的一刻。我轉出去的瓶子,在地上緩慢的轉了幾圈,瓶口在我面前停了下來,當下超級錯愕,我腦袋一片空白完全沒想到是第一個發言的人,因此詞不達意的講了一些我現在也忘記的感言...... 

下一個小隊員說他在這之前萌生多次自殺的念頭,覺得自己懦弱沒自信,但這些被我們認為困難的事完全無法和爺爺的遭遇相比,他們都熬過苦難活到現在了,然而我們卻如此輕易想要結束。話至此,我已經快要受不了了,對以前曾經有過的念頭感到羞愧,總是對生活上跨不過去的情緒或事情感到絕望,怎麼能如此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呢。謝謝生哥一直告訴我們,要把心裡的話說出來,無論是跟一個人或是對著空氣也好,說出來就是一種療傷的過程,自己也會好過一些。還有一直陪伴著我的一句話「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就算充滿了悲傷和淚水,也請睜開雙眼,去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找你想要的朋友,不必焦慮,慢慢的長大。」 

生哥在最後的最後跟我們說:就算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還是會繼續說下去。在他眼裡我已看不出仇恨,他只想讓更多人看見那些曾經發生的卻被隱瞞的真相,是強韌而溫柔的用他的方式愛著台灣的。

離開綠島的甲板上,背離著陸地行駛,看著島嶼的輪廓漸漸模糊,另一個方向的輪廓慢慢浮現,他們說回來你們就和別人不一樣了,我也深知著這點,想著如何散播種子。這些不合理對待並不只是歷史,是這塊生活的土地上仍然上演著那些被看見或是不被看見的事實。大風吹著誰,誰就倒楣,但沒有人能確保下一個不是自己。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2017年綠島學員心得 - 邱珮綺

縱然已經離開綠島許多天,但在那裡的所見所聞,仍然在我每次回憶的時候牽動著我的情緒。那些彷彿闔上歷史課本就只會在裡頭發生的事件以及它的細節,經過在綠島的四天,讓原本不帶溫度的名詞「白色恐怖」變得無比熾熱。

第一天,我們看了超級大國民,某些長輩和同伴的眼淚給了我第一次震撼,僅僅是一幕帶著腳鐐的畫面就讓長輩落下眼淚,也有同伴在放映結束後崩潰久久無法冷靜,真實感受到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還有對他們造成的傷痛有多麽無法被抹滅。在營期間,爺爺們陪著我們看電影、上課,走訪人權園區為我們導覽。總是在想長輩們要回到造成自己創傷的地方需要多大的勇氣,要能平淡甚至語氣輕鬆地說出如此沈重的過往又是怎樣的心路歷程。對我來說最能感受長輩們感受的是體驗囚禁在獄中寫家(遺)書時,牢房裡悶熱不通風、擁擠等等已經不足以稱之為痛苦,更痛的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再見到所愛的人們、不知何時自己會帶著未盡的理想的遺憾死去……。每每想進入那樣的情緒都讓自己幾乎要崩潰。但是聽長輩們在說故事時,卻彷彿有著一種對未來的期待和溫暖的能量會從他們那兒傳遞給我們。曾經我以為會是最應該痛恨這個世界的人們,卻是我遇見我所知道最溫柔堅毅、而且深愛世界的。第三天在人權紀念碑的晚上,大家說出這幾天下來的感想,只記得我剛開始醞釀情緒就已經開始無法克制悲傷,大家都說了很多很多,聽到最後輪到我時只能胡亂地任由情緒說出片段不成句的感想。記得生哥說,希望你們能成為帶著能量和愛的人,並且相信自己能克服人生的挫折,一定要相信自己。在綠島的四天震撼教育,這是我第一次對歷史事件能有如此深刻的共感,也獲得了許多能量,彷彿自己也得到了療癒。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2017年綠島學員心得 - 張哲郡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綠島這塊美麗的觀光聖地。
擁有一片晴朗無雲的天空、環繞四周無際的海水、一塊留有自然美景的小島,看著年輕遊客們騎著機車呼嘯而去的歡樂,很難想像對於曾經在這裡望著青春消逝的長輩們,這座火燒島是過去剝奪與監禁長輩們的監獄。還記得當時報名這場營隊,希望自己能多看看較沒接觸過的領域,對於白色恐怖這段歷史的了解懵懂無知,只曾透過歷史課本上幾頁的敘述來一窺這被消蝕的過去,覺得這只是一段歷史,離我很遙遠的過去。然而當時的我卻沒了解到白色恐怖背後所代表的種種意義,看到了無數政治受難者的苦難與消逝的青春,更了解到人權背後的價值與看見這個社會的各種荒謬,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不合理充斥在我們生活各個角落,更體認到自己的無知。
看到當年判決書中的事實,代表背後龐大國家機器所濫用的暴力,讓我感受到所謂的恐怖,進而重新思考轉型正義與人權的核心價值。在靜謐的星空下,與當時的政治受難者們面對面接觸、交談,我很驚訝長輩們講述牢獄生活時能夠平淡如水般自然,偶爾聊聊發生的趣事而會心一笑,但其中又透露著隱晦的哀愁與悲傷。我由衷欽佩這些長輩們,願意來到當時監禁著他們青春歲月的牢獄,揭開傷疤與我們分享,不畏恐懼與悲痛。我很感動也感謝這些前輩們,帶著漫長又崎嶇的人生重量,為了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白色恐怖,這段被消蝕隱藏的歷史。
一直到現今,我們認為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卻還是充滿著去政治化的氛圍。「講政治傷感情」、「這個不要扯到政治」,殊不知卻是十分荒謬的,由此可見,當時人民對政治的恐懼與陌生的氛圍至今還未完全消除。經過了這次的營隊,了解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我更看見了有這麼一群人,不分本省外省、不論長幼,一同站在台灣這塊土地,為台灣的未來努力著。我開始體認到自己可以做些甚麼,開始重新思考人權與轉型正義真正的涵義。而將來也會有更多的人亮起心中燈,去點亮更多的希望。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2017年綠島學員心得 - 鍾巧庭

你不過是廣大的世界中小小的一個島嶼 在你懷中長大的我們,從未忘記
由於曾經多次拜訪景美人權園區以及修習過相關課程,參加這次營隊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地只是想多了解長輩們的生命故事,並且對台灣的人權地景有更立體的認識。但在島上度過的短短四天三夜,帶給我的卻遠遠不只如此,白紙黑字的歷史頓時有血有肉又鮮活起來,更產生了沉甸甸壓在心上的重量。我重新回頭觀看島嶼上的人曾經歷的,對過去的了解越豐滿,,就越清析認知道自己是誰與所在的位置;最最重要的是,一股姑且以責任感稱之的情感油然而生,敦促我去思考能為苦難的島嶼上曾經受苦的靈魂做些什麼,讓創傷得以被撫慰,每個生命都能被有尊嚴地對待,而荒謬不義的歷史再不重演。
/
一下船踏上綠島的土地,才剛領會傳說中火燒島的威力,還沒來得及多看幾眼藍得不可思議的天空與太平洋,旋即前往人權園區,望著學員們映著期待與興奮的一張張面孔,思緒不禁開始飄盪:數十年被威權政府扔來這裡,一片荒漫生死茫茫的政治犯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而前輩們又怎麼願意一次次重回這片他們的受難地,回顧當年的遭遇?雖說名為體驗營,但經驗怎能重建,場景如何再現,我們真的有足夠的資格去聲稱自己能夠共感同理嗎?一開始縈繞心頭的疑問在彭仁郁老師的課程及與楊翠老師的談話之後有了較清晰的圖像。我們要進入每個受難者獨特的生命脈絡中,標籤和歸類是簡單的做法,但卻會使極度個人化的創傷經驗被粗暴地劃入標準化的單一敘事中;而雖然「說出來」本身可以成為療癒的行為,但每個人能表達自己如何受苦的資本也不同,而有些痛處更是超越語言的。而楊老師說,這就是文學、藝術存在的意義,如同《超級大國民》這部電影,作為社會故事碎片剪接連綴的集合體,就像是一面折射鏡,所謂共感、同理並非指經驗的完全複製,而是人人都能從中看見不同面向的映影。
/
經過這幾天和毛扶正前輩的相處,除了為爺爺所受的苦痛及就此改變的人生軌跡而震撼外,爺爺外省老兵的形象,用鄉音訴說著被國民黨政權壓迫的過去,也讓我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認知範疇更加全面,有更立體的認識,也從中體認到當國家機器的惡意鋪天蓋地,沒有誰能幸免於難。
初次踏上台灣的土地就被關進海軍招待所進行不人道的審訊,環境惡劣的牢房中每天可以抓三臉盆的蟑螂,一個多月都沒能洗個澡。在台灣唯一的親人,身為艦長的大哥被槍決,而他則因為入伍時書記官的筆誤,把富正寫成了扶正,儼然文字獄的判決把不到二十歲,正值年少的他送往綠島,接受思想的改造和「新生」。
從遙遠的家鄉來到這裡,這個政府沒有給他什麼,一直一個人住的他說:「我的生命就要走到終點,總想著自己還能為這個社會的下一代做些什麼,讓你們不用在經歷我們所遭遇過的痛苦,生活在更美好的未來。」
好奇問他,會不會想把原本的名字改回來?他回答:「因為這個名字受了這麼多苦,我相信剩下的時間會倒吃甘蔗,越來越甜。」

霧散了,景物終於清晰,但為什麼都含著眼淚?
在安排的課程中,最讓我收穫良多的是楊翠老師以個人做為受難者家屬的生命史出發,讓我們看見過往較少被關注的白色恐怖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家屬的身影,也讓歷史幽靈龐大陰影下被迫噤聲的,有攤在陽光下的可能。無論為何或以什麼方式牽涉其中,這些沉默的靈魂同樣承受了威權政府及整個社會結構的壓迫而飽嘗苦處:忍受風言風語與人情冷暖,日夜為驟然分離的至親煩憂,完整的家庭裂解成一座座孤島,讓我想起之前讀過的《獄外之囚》的女性受難者家屬訪談紀錄,有那麼一群人,是以更幽微的方式被囚禁著。而陳瑤華老師對於轉型正義的迷思做出釐清,更有力地批判在台灣不對加害者究責的轉型正義,停留在補償的思維,對真相的揭露與平反做得遠遠不足。只有轉型,何來正義?身為政治系的學生,這難解的議題也讓我反思,如何在中華民國的體制框架下進行對同樣政權過去不義作為的究責?

你流著血照亮的路 我們繼續往前走
連續兩日新生訓導處和八卦樓的實地走訪,油然而生一股和歷史打照面的複雜心情,到十三中隊獻花的路上,爺爺們不畏高溫,堅持顫巍巍地穿過叢生的雜草,爬過崎嶇的石坡,為死難的同志唱一首歌。毛爺爺致詞時說道:「地下的亡靈呀,雖然你們當初的理想沒有實現,但在這裡有一群年輕人沒有忘記你們,希望你們和我們一樣,都到了更好更自由的地方。」
而其中最讓我震動的是大概是那數面寫滿受難者名單的牆,蔡焜霖前輩費了一番工夫才在密密麻麻的牆面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笑嘻嘻地說:「進去的時候我才二十歲,長得很可愛!」我突然驚覺那一個個名字,代表的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曾經被遺棄在綠島的青春歲月甚至生命,名字背後不只是名字,而是一個個真實活過的人,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並不被我們所知、所記得,而他們的憂苦就這樣埋葬在黑暗中。
仲夏的八卦樓讓吹慣冷氣的我們大感吃不消,才待了20分鐘便大汗淋漓,生哥笑說了一句:「關半小時算什麼,我可是在裡面住了十二年!」語氣輕描淡寫聽者卻暗自驚心,我們所在之處曾經裝載了多少苦悶歲月!對於監獄空間的記憶,最深的反而是如上述閃現的一個個前輩們的身影,他們年復一年來到這裡,重複講述自己的慘痛過去,為的就是要將這段歷史傳承下去;而當未經世事的少年們為此紅了眼眶,他們卻又以長者溫煦的姿態安慰著,都過去了、不痛了。

手牽手 心連心 咱徛做伙 伊是咱的寶貝
或因政治理想,或因各種如今看來荒誕不經的理由被流放來這裡的前輩們,透過實際的互動讓我更清晰的認知到每個受難者的生命歷程、族群/社經背景甚至看待過去的態度都是如此的不同,他們之中有操著家鄉話的老兵、堅定的台獨支持者,甚至馬來西亞華僑,可以說若非同為受難者,他們的生命根本不會產生交集,卻成了一輩子彼此扶持互相勉勵的難友,一起為傳承這段歷史而努力著。
成果發表時,為這群因為各種原因被迫中斷學業與大好青春的前輩們,舉辦一場長達數十年的畢業典禮,一一唱名發獎狀,把他們的照片ps上學術袍學術帽,致詞頒證書獻唱。瞥見爺爺們驚喜的神采,毛爺爺說:「上次有人抱我,是在家鄉還是小娃娃的時候被媽媽抱著囉!」鄉是淚眼卻也止不住笑。新生們畢業了,成為轉型正義之路帶領我們的導師,他們如大海般寬廣的心胸,將憤怒與傷痛轉化為能量,為我們照亮來時路及未來的方向。
「不是沒有看見,記憶就不屬於你。」創傷也許無法消除,但要讓病灶和產生創傷的過程被看見,那段歷史不該再是模糊的空白,而要被命名與持續記憶。很榮幸有這次機會來到綠島,願我們都成為渺小而偉大的種子,轉型正義的路,接下來一起走。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2017年綠島學員心得 - 楊逸青



記綠島人權體驗營有些事當你親身經歷過就再也無法忘記

228、白色恐怖對我來說,曾經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名詞,人們總說不要忘記,但生於無戰無事解嚴後的我們,到底又記得什麼?
於是我來到了綠島,我想用雙眼、雙腳親身體會,我想要了解這段歷史。

在營隊的數天,幾度處在崩潰邊緣。聽受難者前輩講述當年的故事,在和我一樣大的年紀時被逮捕,罪名是組讀書會宣揚共匪思想,明明只是讀著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社會主義書。然後,十年二十年便在牢獄中度過。
我無法想像,真的無法,太痛苦了。但他們現在站在我們面前,活生生的,即便陳述這些苦痛是艱辛的,前輩們還是用他們堅韌的生命鼓舞我們。和他們相比,我現在經歷到的一切是多麼渺小,那夜之後,頓時覺得,沒有什麼苦是撐不下去的,沒有什麼痛能擊敗一個人。